1、定义界定
“流动人口” 指现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不同而生活遭受贫困的人,具体讲就是指那些现居住在本市半年以上但其户口登记在外省市的人口。因为这类人虽然在长沙就业和居住,但却不拥有所居住城市户籍,没办法享受当地公民的各种社会公共服务与享受同城待遇,所以被叫做“流动人口”。
2、流动人口社会救助同城待遇的近况与问题
(一)住房救助待遇比较剖析
流动人口和城市原住市民的居住差别悬殊。城市居民住房困难可以根据程序申请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然而依据长沙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申请的统一最重要条件:申请者需要是拥有长沙区常住城镇户口满5年,由此看出流动人口被无情地排除在外。
在长沙市民购买租用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还没有能有效解决的首要条件下,妄谈将外来流动人口纳入住房救助体系无疑是不具操作性的。除此之外,调查显示,私人出租房(21.9%)、单位宿舍(31.2%)和工棚(34%)是流动人口选择居住的主要途径。其中居住在私人出租房的不认可度最高,这类出租房大多坐落于长沙城中村,设施简陋、安全卫生条件差,而且租金相对流动人口的收入来讲并不实惠,每月的房租少则百元,多则六七百元,成为流动人口的一项大开支,尤其是对于举家外出的流动人口家庭而言房租是最大的支出项目。
(二)医疗救助待遇比较剖析
因为工作和生活环境差、工作危险度高、就业流动性大,流动人口具备比一般农民和城市工人更强烈的医疗保障需要。从调查的状况看,假如外出期间生病,33.3%的流动人口选择了自己到药房买药,14.9%的流动人口到街头的小医院、私人诊所进行检查、治疗,42%的能拖则拖,不到万不能已不去医院,只有9.8%的人立即到合法医院检查治疗;而将近六成的当地市民选择了到合法医院检查治疗。同时,大家还获悉,在过去有住院历程的流动人口中,73.6%的流动人口个人或家庭要承担所有治疗的成本;63.1%的人感觉住院的成本特别贵,32.2%的人感觉比较贵。
(三)子女教育救助待遇比较剖析
调查显示,13.5%的流动人口将学龄阶段(中小学或婴幼儿园)的子女带入城市一块生活,其中92.2%的流动人口子女正在上学。就读公办学校的占近68%,民办学校的有31%。这说明目前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状况最好,基本做到了“应读尽读”和以公办学校为主。但,相比起当地子女,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同意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上学成本高(47.2%)、入学困难(32.8%)、所在学校教育水平不高(10.4%)和学校离家太远(7.5%);而通过调查发现,当地子女(83.1%)基本上没有入学难的问题。
图3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状况
(四)失业救助待遇比较剖析
尽管很多流动人口从事的是城市居民不愿从事的脏、苦、险、累的工作,但因为职业门槛低、角逐充分,受经济周期影响大等缘由,也常常面临失去工作的风险。在调查的流动人口样本中有62.2%的人过去有过失业的历程,其中失业6个月以上的占32%。失业期间,城市居民可以通过失业保险或补助渡过难关,但流动人口没任何规范性的保障。在失业期间九成的流动人口靠以前的积蓄来保持生活,而没一个人靠失业保险或失业补助保持生活。
3、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政府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第一,政府应从策略高度看重流动人口社会救助同城待遇问题,从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关注流动人口市民化过程中社会救助同城待遇问题;第二,政府可以通过发放文件、党报党刊与电视、电台等各种渠道消除城市市民排斥心理,促进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然后,打造可以专门的流动人口问题解决机构,专门负责和协调处置流动人口生活受困问题;再者,政府可以把流动人口社会救助工作作为各级政府的绩效工程,纳入各级单位年终目的考核一同促进城市流动人口存活和进步问题的解决;最后,政府需要培育流动人口社会资本确保流动人口的各种权益,特别是可以按时结算薪资。
(二)提升流动人口社会救助认知以培养社会救助权利观
流动人口的社会救助认知程度影响着其对社会救助总体认可度。其实目前长沙民政部门和工会都可以为此类状况的流动人口提供救助,但流动人口基本都不了解,对社会救助缺少认知会妨碍流动人口向城市政府提出社会救助申请。因此,在拟定进城流动人口社会救助政策后,应当强化宣传,提升流动人口对社会救助认知程度。在流动人口集中的地如工地、厂区等借助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方法和途径,进行宣传解说,把社会救助的范围、对象、申请审批程序和申报所需材料等作为宣传重点,提升流动人口对救助的认知程度。
(三)优化资源配置以获得“市民-流动人口”救助平衡进步
城市的建设和进步有流动人口的一份力量,尤其是那些高危行业,大多数也都是流动人口在顶岗,流动人口与市民并不可以在同一水平线上推荐城市社会救助体系带来的服务供给。通过对长沙的实证剖析得知,价格低廉的廉住房和经济适用房是建来解决城市弱势居民的住房问题的;大部分中小学校根据肯定定额的学位来收纳流动人口子女,但城市子女却不受限;城市失业职员可以在肯定期限内领取失业救济金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但流动人口却只可以靠前期存款或者亲戚朋友相互帮忙相借才得以继续在城市存活;城市居民生病可以通过医疗救济等方法报销大多数的比率,但同样是存活在一个空间的流动人口生病只能靠自己。 (四)消除户籍门槛以达成待遇同城
2014年7月份国务院终于颁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规范改革的建议》明确二元户籍规范将退出历史舞台,特大城市将实行积分落户。对于长沙这种中小一线城市来讲,目前打破城乡二元制正当其时。一方面,长沙政府可以打造以居住证为载体,打造完善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作为过渡。以连续居住年限和参加社会保险年限、劳动合同的签订等为条件,提升流动人口劳动合同签订的权利意识与参保意识的同时,让他们逐步享有与长沙户籍人口同等的子女教育资助、就业扶持、住房救助、失业救助、医疗救助、生活救助等权利。其次,等进城流动人口基本上享有城市社会救助同城待遇的时候,完全消除城乡二元户籍规范,身份证号码作为唯一区别凭证,没有城里人和外来人口之分,在城乡户籍完全融合的基础上,流动人口问题也将迎刃而解。